新聞中心
紡企想要良性發展,這6大問題必須引起重視……
根據蘇州資管官網公開的資料顯示,從2018年1月1日起至今,涉及到紡織、化纖業等共205家因為不良資產導致企業破產,這些破產企業涉及本金及利息竟高達70億元。
分析顯示,紡織企業倒閉幾大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:
1盲目打價格戰
紡織企業喜歡打價格戰,有些產品的價格本來很低,但競爭對手會把價格壓得更低,質量當然沒什么保證。
因為價格戰、惡性競爭,很多企業利潤微薄,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,結果只能通過降價保住市場份額,形成惡性循環。
在消費大升級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,企業依然粗制濫造,通過低價搶占市場,最后只能走進死胡同。
2勞動力成本太高
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,很多紡織企業面臨著每年15%的工資上漲壓力,而產品的價格卻沒有提升。
絕大多數企業都縮減了員工,但依然抵擋不住成本上升的壓力。勞動力的顯性和隱形成本急劇上升,很多紡織企業因此不堪重負。
3亂擔保
在生意做大的過程中,紡織企業主之間的人情往來、相互幫襯少不了,因此出現了連環擔保,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。
銀行催著企業借貸,鼓勵他們互相擔保,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經濟和就業考慮,大肆鼓勵擔保。
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,當銀行開始抽貸,就如火燒戰船一樣,害死了一些本來還算健康的企業。
4亂投資
紡織企業不好賺錢,很多企業就會投資一些跟主業無關的項目,最常見的就是房地產。企業亂投資往往給現金流帶來很大的壓力,一旦銀行抽貸,后果很嚴重。
5轉型不及時
我國紡織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總體很嚴重,如果不及時轉型,只能倒閉。其實,紡企轉型升級的空間還是有的,例如可以向更細分更專業的領域發展,或者將低利潤率的產品拋棄而側重于高利潤率的產品等。
6環保不達標
環保督查越來越嚴,不達標則需要立即整改,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用于自我提升。
但不少企業仍然只選擇“向錢看“,僅著眼于眼前的利益,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,被關停、倒閉也就成了遲早之事。